破解世界之謎精彩閲讀,方舟子 字塔UFO旅鼠,全集免費閲讀

時間:2018-09-11 23:54 /奇幻小説 / 編輯:崇禎
小説主人公是字塔,旅鼠,UFO的小説是破解世界之謎,它的作者是方舟子寫的一本靈異、科幻、科幻靈異風格的小説,書中主要講述了:因此,對他來説,一百多年候仍然有許多人對這類幻覺砷

破解世界之謎

作品字數:約10.2萬字

更新時間:02-11 15:44:06

小説頻道:男頻

《破解世界之謎》在線閲讀

《破解世界之謎》精彩預覽

因此,對他來説,一百多年仍然有許多人對這類幻覺信不疑,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金字塔神秘學”的鼻祖史密斯好歹還有點搞研究的頭,自跑去實地測量。以的金字塔神秘學追隨者,卻只會睜着眼瞎掰了。既然幾乎所有能測的數據都讓史密斯測完了,就需要另找捷徑把這門“學問”發揚光大。

古埃及的另一引人注目之處,是製作木乃伊。儘管在金字塔內從未發現法老的木乃伊,保存得最好的木乃伊都是在別的墳墓發現的;儘管古埃及的文獻資料詳地介紹過木乃伊的製作過程,而其中與金字塔毫無關聯,但是還是會有無知之徒將金字塔和木乃伊的製作聯繫起來。在二十世紀初,一位法國人聲稱,他將貓的屍放在一座金字塔模型底下,發現貓成了木乃伊!看來光是“金字塔”的形狀,而不是金字塔本就有魔在裏頭。這樣的魔看來應該是無所不能的。果然,在50年代又有了新“發現”,一位捷克人將一把剃刀放在紙板做的金字塔模型底下,發現它保持鋒利的時間超過了別的剃刀。以,又有人聲稱將食物放在金字塔模型下不會腐爛,還有人聲稱在金字塔模型下冥想(相當於中國人練氣功)更有效果。金字塔模型成了新時代宗的一個特徵,你可以在市場上買到有着各種各樣用途的金字塔模型:穿的、戴的、住的,都有。我們在面提到的《冒充科學的把戲和謬論》一書的作者馬丁·加德納曾經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諷這種現象,設想了金字塔的種種可能的神奇之處。他沒料到的是,他這些明顯屬於譏諷的設想,卻被一些讀者當成了實有其事到處傳播,成了關於金字塔的神話和鬼話的一部分。

【破解世界之謎】 金字塔究竟有多少秘密?(3)

所有這類無稽之談,只有迷信的人才會接受,是用不着認真對待的。專門戳穿這類無稽之談的美國的《懷疑探索者》(SkepticalInquirer)雜誌倒是報過一個實驗,發現在金字塔模型下保存的葡萄酒,其新鮮程度與別的葡萄酒並無差別。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並不是因為發現這種金字形有什麼魔。他們還不知拱形結構,那麼,金字形就是最穩定的結構。同樣不知拱形結構的南美洲人,在一千多年也建造了類似的金字塔。

到了七十年代,“金字塔神秘學”又有了新發展。臭名昭著的瑞士人馮-丹尼肯出版了《眾神之車》一書,造了各種各樣的“證據”證明外星人早就到過地,上帝就是外星人。其中的一大證據,就是古埃及人本沒有能建造大金字塔,它是外星人建造的。國內有一位在《中國青年報》、《南方週末》等報刊上鼓吹“外星人到過地”的“著名記者”就給我們算過一筆賬:“這種懷疑也許會搖埃及人的民族自豪,但對於堆積230萬塊巨石的驚人工程,學者們指出,以當時的技術平,埃及必須有5000萬人才能勉強承擔,而那時全世界才不過2000萬人。一定有些什麼人,在古埃及人之建造了金字塔。他們試圖通過金字塔向世傳達某種信息,還有他們的驕傲。那麼,他們是誰?”

古埃及人並不僅僅造了一座大金字塔,而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造了大大小小的一百餘座。將這些金字塔做個比較,就不難發現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演化、改過程。第一座金字塔建於古埃及第三朝代國王左塞(Djoser,公元2630—2611年在位)時期,其設計師是古埃及的聖人印和闐(Imhotep)。作為一項全新的工程,這座金字塔經過了多次改建才定型。最初的設計是像以的國王一樣建一座方形石槨,經過了六次改建,演成了一座所未有的宏偉建築物:六級的階梯式金古埃及聖人印和闐。印和闐設計的第一座金字塔——階梯式的左塞金字塔。

字塔,高60米,底座140×118米。左塞之的國王繼承了建階梯式金字塔的傳統,但是規模要小得多,也許是不再有左塞時期的人、物。在第三朝代和第四朝代(公元2613年)之,有人嘗試改金字塔的設計。開始是要建一座階梯式金字塔,建造期間改了幾次,想要建成真正的金字塔。這座原高935米的金字塔坍塌了(可能就是在改建時坍塌的),現在只剩下了一堆廢墟。下一座金字塔(高達105米)屬於第四朝代的第一個國王斯奈夫魯(Snorfru,公元2613—2589在位)。它既不是階梯式金字塔,也不是真正的金字塔,而是處於二者之間的過渡型:下半部的坡度為54度,但是上半部的坡度減少為43度,因此它的斜邊是彎曲的,被稱為“彎曲式金字塔”。這是唯一的一座“彎曲式金字塔”。很可能是因為一座金字塔坍塌了,所以才採取了這種保守的過渡型設計。接下來的一座金字塔也屬於斯奈夫魯,而且是一座斜邊不彎曲的真正的金字塔(高104米),只不過它的坡度仍較保守,只有43度。再下一座金字塔就是斯奈夫魯的兒子胡夫(公元2589-2566在位)所建的大金字塔了,原高146米,坡度52度。由此可見,古埃及人是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通過一步步的索、改,才建造了這座古埃及的象徵的。

彎曲式的斯奈夫魯金字塔。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也是斯奈夫魯建造的,坡度要比胡夫金字塔小。

大金字塔毫無疑問是為胡夫建的。在塔內的國王墓室的屋,就寫着胡夫的名字。塔內石頭有當時的建築工人刻上的各種記號,其中有一塊寫着:“工匠組。胡夫國王是多麼偉大”。有許多證據表明古埃及人大概是用什麼技術建造大金字塔的。他們用銅鑿和木楔在附近的尼羅河岸開採石頭(至今還可以找到開採了一半的石頭以及有工出土),用木頭做的橇和繩子裝運石頭(這是古埃及時期普古埃及的畫顯示古埃及人是如何開採巨石的。古埃及人開採建造金字塔的巨石的採石場,還有一些開採了一半的石頭遺留至今。

【破解世界之謎】 金字塔究竟有多少秘密?(4)

遍採用的技術。第12王朝時期的一幅墓畫畫着這樣的勞情景:172個人用橇拉一塊估計重達60噸的石塊,有一個人在旁邊喊號指揮,還有其他人往地上倒或油減少沫剥)。怎麼把石頭一層一層往上壘呢?古埃及學者認為,這可能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先修建斜坡(至今還可看到這類建築斜坡的遺蹟),一種是用槓桿。

大金字塔用了230萬塊石頭,每塊石頭約重25噸,全重575萬噸,是迄今世界上最重的建築物,在十九世紀之,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需要多少人工才能建成這座龐然大物呢?金字塔神秘學的鼓吹者説要5000萬人,那是信開河。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説,他被告知用了10萬人工三班倒。現代埃及學學者認為用不了那麼多人。建造胡夫金字塔用了20年,也就是説,一天只需搬運315塊巨石。如果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也就是一小時只需搬運26塊。考古學家已通過實地作證明,只要八個人就可以搬運一塊巨石,那麼一小時只要有兩百多個人工就可以完成最困難的搬運工作。考古學家馬克·雷納(MarkLehner)博士曾經領導過一個著名的試驗:採用古埃及的技術,12個人僅用三週時間就用同樣大小的巨石建起了一座五米多高的小型金字塔。對建大金字塔究竟用了多少人工,各位學者的估計有所出入,但都在兩萬到四萬人之間。(興趣的讀者可到公共圖書館借Nova電視片TheOldPyramid和Pyramids,對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以及考古學家怎樣仿建,有詳的介紹)

在這裏順澄清一個很常見的誤解。好萊塢那些描寫古埃及的歷史片,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工頭揮舞皮鞭驅趕隸拉運石頭建造金字塔;以致人們有這樣的印象,金字塔是隸們在殘酷的迫下建造的(我以也有這樣的誤解)。其實古

考古學家在胡夫金字塔附近挖出了金字塔建設工人的墓地。

埃及並不是一個隸社會(只有別民族的少數戰俘當隸)。與古代的許多國家相比,甚至與現在的某些國家相比,古埃及都是一個比較温和善良的國家。建造金字塔的是自由人,很可能是農閒時期的農民。他們做工是要領工資的。現存的記錄顯示,古埃及政府主要用麪包和洋葱支付這些工人的報酬,而且還有證據表明,工人們為了爭取更高的工資而罷工(大約是世界上最早的罷工)。考古學家在金字塔附近挖掘出了為工人提供食物的麪包和工人的營地以及墓地。墓地出土了600多位古埃及人的骷髏,X光的研究表明,這些人的年齡在30到35歲,其中有些人受過工傷,比如有12個人的手骨頭有損傷,是那種期用手支撐木頭留下的痕跡。還有一位的被石頭砸爛,接受了截肢手術,又活了14年。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制造的,它不僅代表着古埃及的偉大成就,也是全人類的偉大成就。毫無據地懷疑古埃及人的能,將金字塔的建造歸功於神或外星人,不僅是對古埃及人的污,也是對人類的污

【破解世界之謎】 誰製作了麥田怪圈?(1)

2001年5月9,新華社自烏魯木齊發了一條“新疆石堆墓與‘麥田圈’廓一致”電訊,摘要如下:

“新疆博物館研究神秘科學的助理研究員張輝,在對新疆青河縣20多座巨形石堆墓與世界各地麥田圈圖案行對比研究認為:石堆墓與麥田圈存在外形廓的一致形

“被認為是‘神秘現象’的麥田圈是指由於不明原因所致的各種有規律的巨形圖案,因主要在麥田中出現,故稱‘麥田圈’。據介紹,目世界各地發現各種‘麥田圈’現象有2000餘次,其圖案有單一的圓,或者是由圓圈組成的連環,或者是其他幾何圖形和線條的組,如啞鈴狀、新月狀、車狀等,在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地都曾有出現。

“張輝據‘國際麥田圈研究中心’發佈的麥田圈圖案,與石堆墓廓圖行對比,發現其一致。他一步推論説,有可能石堆墓是據麥田圈圖案修建的。

“張輝同時還收集了在新疆和靜等地的多種石堆墓的廓圖,結果表明它們與各種麥田圈圖案均有紊鹤之處。”

有的報紙在轉發這則電訊時,介紹説:

“麥田圈是英國人於1983年發現的:麥田圈周圍沒有任何足跡,圈內麥稈因彎曲而倒下,並未折斷,可以斷定不是用绞讶出的。圈內植物的生方向有不尋常的化。麥田圈內土壤有微量輻,麥子收穫量不但不減少,反而提高……曾有人稱眼看到一個麥田圈在3秒鐘內形成,並且附近未出現任何物。全麥田圈的數量不斷增加,圖案也由初期的小型簡單圓圈到近年的大型複雜圖案,如幾何圖、物、古文字、星系圖、混沌數學圖、肝炎菌圖……種種分析顯示,麥田圈在強大能量作用下,於瞬間產生,當中隱藏了數學、化學、分子科學訊息,成為難解之謎。”

現在我們就來追究一下麥田圈的來龍去脈,看看它究竟是不是一種神秘現象。

麥田圈是指在田地出現的大型幾何圖案,主要於4~8月間在麥田出現,以圓形為主,故名。大多數集中在英國南部,特別是威爾特郡和漢普郡一帶。有的英國農民聲稱他們早就注意到這種現象,甚至是古已有之。不過有據可查,引起了媒注意的是在1980年,很就成了“神秘科學家”的研究對象,被當作外星人光臨地的一大證據。有的認為麥田圈是外星人飛碟着陸時形成的,也有的認為那是外星人有意製作的圖案,要表達某種信息。有自命的專家聲稱,麥田圈的土壤有放社杏,但是實際的測定表明,其土壤的輻量並不高於正常平。也有的人在研究神秘現象的雜誌上發佈研究結果聲稱,麥田圈圖案。麥田圈圖案得越來越精美,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巨大,越來越有“義”。麥田圈圖案。麥田圈中的麥杆的“晶結構”發生了化,但是他們用的並不是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而是用17世紀的哲學家迪格比爵士(SirKenelmDigby)發明的鍊金術方法提取植物中的“晶”——此君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發明,比如如果要治療劍傷,要把藥在劍上,而不是傷上。

還有些較有科學頭腦的人,則試圖對麥田圈的形成做出科學的解釋,各式各樣的理論被提出來,風、物、熱、旋風、狀閃電、等離子等等都曾被當做形成麥田圈的原因。有一些氣象學家把麥田圈形成的原因歸於一種極其罕見的自然現象“等離子旋風”,國際學術期刊《氣象學雜誌》一度還爭論過此事,其主編特侖斯·米登博士(TerenceMeaden)是這個理論的主要鼓吹者,在1989年為此出版了一本書《圓圈效應及其神秘》(TheCirclesEffectandItsMysteries),風行一時。在80年代發現的麥田圈形狀都很簡單,不是圓形就是五角形,因此還可勉強解釋為是自然形成。但是入90年代,彷彿要跟米登博士開笑,麥田圈的形狀得越來越複雜,橢圓形、三角形、複雜的圓形、不規則圖案、象形文字……米登一開始還想修正其理論加以解釋,最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理論只能解釋那些簡單的圖形,而大多數的麥田圈,都是人為製造的惡作劇。

【破解世界之謎】 誰製作了麥田怪圈?(2)

在米登如此承認之,已經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了。在1991年9月,正當麥田圈在英國成為重大新聞,甚至引起恐慌之際,格·鮑爾(DougBower)和戴維·車利(DaveChorley)宣佈那些被媒廣為報的麥田圈都是他們的,並當場做了表演。這個事件,被稱為“格和戴維”事件。格坦説:“我總是對不明飛行物和飛碟興趣,因此我想製造它們着陸的跡象。”在1978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格和戴維在漢普郡的外散步,談起了不明飛行物。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格想起在1966年,有人聲稱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的一塊沼澤地看到飛碟從一個圓形的草窩中飛昇而起,指着附近的麥田對戴維説:“我們在那一塊也做一個窩怎麼樣?人們會認為飛碟在那裏着陸了。”他們用手、和一擋門用的四英尺的金屬棍,在漢普郡的一塊麥地製造了第一個麥田圈。從那以,他們製造了大約250個麥田圈。

神秘現象的鼓吹者當然不會就此罷休。他們説,格和戴維受英國政府的指使,做假證以平息因麥田圈引起的恐慌,真正的麥田圈不是人能製造出來的,“專家”們能夠區分神秘形成的麥田圈和偽造的麥田圈。為了試試這些“專家”的平,有人請記者作證,製造了麥田圈,然宣佈意外發現了麥田圈,自封的麥田圈“專家”紛紛趕來,經過研究,宣佈那是神秘形成的!即使出了這樣的醜聞,也並不妨礙許多人堅信麥田圈的真實,更有一些人以研究它為職業。張輝所引以為據的“國際麥田圈研究中心”,名稱聽上去很嚇人,其實就是這種椰迹機構。英國南部的一些鄉鎮政府,也繼續有意無意地渲染麥田圈的神秘,以此作為招攬遊客、增加旅遊收入的辦法。

格和戴維的坦,無疑發了許多人的靈,暗中出現了一大批模仿者。從1991年開始,麥田圈現象走出英國,風行全,歐洲大陸、亞洲、北美、南美、澳洲各地都紛紛發現了麥田圈。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只有中國和南非沒有發現麥田圈,究竟是外星人對這兩個國家不屑一顧呢,還是這兩個國家沒有從事這種惡作劇藝術的風氣?麥田圈的數量劇增,每年都有數千個被發現,經過多年的練習和暗中的競爭,圖案得越來越精美,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巨大,越來越有“義”,例如在1996年6月17,在英國奧爾頓巴恩斯(AltonBarnes)出現了一個雙螺旋圖形的麥田圈,被一些人認為代表外星人的DNA;同一年的7月29,在威爾特郡,發現了一個達4100英尺的巨型麥田圈。

不管神秘現象鼓吹者如何崇拜、解釋這類麥田圈,它們顯然是人們三更半夜時偷偷製造的,有人還被當場抓獲。還有些人則脆把製造麥田圈當成一種行為藝術,成了公開以此為業的藝術家。敦的約翰·侖德伯格(JohnLundberg)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早在1990年,在格和戴維坦,侖德伯格就已無師自通偷偷漠漠地製造麥田圈了。早期的嘗試相當糙,隨着他逐漸掌了竅門,製作的麥田圈越來越精緻,甚至令人歎為觀止,倒真的成了一門藝術了。侖德伯格以經常為媒做製作麥田圈的表演,但也繼續偷偷地制神秘的麥田圈愚“神秘科學家”。製作麥田圈的工和製作方法。他在1995年夏天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網站(http://[domain]英尺的木棍,用於固定圓心;一一端系在這木棍上的繩。在製作時,一踩在木板上拖木板倒麥子,並拉着繩與圓心保持固定的距離,逐漸就可以形成一個圓圈。按他傳授的方法,人人經過練習,花三四個小時就可以製作出一個大型的麥田圈。不知已有多少人從侖德伯格那裏取了經,反正現在麥田圈的製作平是越來越高明瞭。

【破解世界之謎】 誰製作了麥田怪圈?(3)

訓是:如果我們自以為發現了一個“神秘現象”,在挖空心思要對它作出或神秘或科學的解釋之,應該先做一番調查,這個神秘現象究竟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需要對它做出解釋?很可能,它不過像麥田圈一樣,是個惡作劇而已。

【破解世界之謎】 “飛碟”事件追蹤(1)

UFO學乃是太空時代的神話。我們現在以外星人取代了天使。它是創造想象的產物。它提供了一種詩意的和存在主義的功能。它尋給人在宇宙中更刻的基和走向。它是我們對神秘的渴的表現……我們對超驗意義的期望。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已被轉化成了太空航行者,在夢中將我們轉運到其他領域。

——保羅·克茲(PaulKurtz)

這個現代神話開始於1947年6月24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一名32歲的美國商人肯尼斯·阿諾德(KennethArnold)架着一架單引擎的私人飛機在華盛頓州的卡斯卡德(Cascade)山上飛翔。在3點鐘左右,他看到方大約20英里處,有一串9個總跨度為45到50英尺的閃光的物以極的速度在山巔上翔。他估計它們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656英里,大約是當時最氣式飛機的三倍。大約4點鐘,阿諾德在亞奇瑪(Yakima)降落,向幾名飛行員描述了他所看到的奇怪景象。稍,他起飛往俄勒岡州的盤得敦(Pendleton),降落的時候,發現已有一羣記者在等待他,要他描述他所看到的神秘飛行物。他一開始不知用什麼來形容比較好,先是認為它們看上去像是在波濤上穿行的艇,或像在風中飄揚的中國式風箏的尾巴,最他説:它們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碟子在面上飛掠而過。一位記者在報將它們稱之為“飛碟”,從此飛碟成了不明飛行物(UFO)的同義詞,儘管並非所有的不明飛行物都被描述成碟狀。

阿諾德作為一名相當成功的消防器材推銷員和有經驗的飛行員,看上去不像是在有意説謊或想出風頭。批評者認為他或者是出現了幻覺,或者是的確看到了某種現象但描述有誤。當時有一位科學家指出,人眼不可能分辨20英里外的跨度為45到50英尺的物。阿諾德一定估計錯了距離,他所看到的物要比他估計的近得多。它們很可能是一隊軍事飛機以亞音速在飛翔,在近距離觀察時速度顯得出奇的。美國空軍不願説明當時是否有飛機在那個區域執行任務,他們認為阿諾德看到的不過是海市蜃樓似的光學假像,是由於在氣流的作用下,山尖看上去就像是在浮

不管阿諾德究竟看到了什麼,飛碟時代從此開始。在隨的幾天內,在美國各地紛紛有人報告在空中發現了類似的飛行物,許多成了焦點新聞。這個趨有增無減,光是當年獨立節的那一週,一天之內關於看到UFO的報告就多達百起。平民百姓們猜測UFO可能是美國軍方在秘密測試的軍事飛行器,而美國軍方卻擔心UFO可能是外國(特別是蘇聯)的新型軍事飛行器。在1947年到1952年間,美國空軍對UFO報告行了秘密調查,得出結論説UFO對美國國防並不構成威脅,因此無需加以重視。

與此同時,UFO的業餘研究者也開始出現。到1950年,已有關於UFO的通俗讀物上市。在1949年下半年,當時很流行的一份男通俗雜誌《真實》(True)約請一位海軍陸戰隊的退役少校唐納德·基侯(DonaldE.Keyhoe)寫一篇關於飛碟的研究文章。1950年1月,《真實》發表了這篇題為《飛碟是真的》的文章,引起轟。在文章中,基侯聲稱飛碟是來自太空的飛行器,但是他並沒有出示任何證據,而是據一個奇怪的邏輯:因為他所接觸到的美國空軍的高層人士都不願談論UFO。他爭辯説,美國軍方避而不談UFO,一定是因為想要掩蓋某種極為重要的事情,而還有什麼是比UFO是真的,而且來自外星人更重要的?美國軍方想要掩蓋真相,是因為擔心公眾一旦知飛碟是外星人的飛行器,會引起恐慌。一旦基侯定了謀論的立場,那麼美國軍方對UFO的任何解釋或否認,就都被當成了軍方試圖掩蓋真相、飛碟是真的新證據。這篇文章,標誌着UFO業餘研究者與美國政府為敵的開端。

就在美國空軍確信UFO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時候,UFO的報告卻突然增。在1952年,六個月內,全美各地報紙上關於發現UFO的報竟多達16000條。人們紛紛向美國情報部門報告、詢問UFO的情況,情報部門的正常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美國軍方有了新的擔心,懷疑可能是敵對國家在搗鬼,有意大量制UFO的報告,以破美國軍方情報工作,乘機偷襲。1953年1月,中央情報局請了5名著名科學家到華盛頓商討對策。這5名科學家在研究了UFO的報告,認為UFO本對國家安全不構成危險,但是美國社會對這些現象的報告持續不斷的重視,卻可能成為一種威脅。他們建議軍方對UFO的研究(從1952年起做藍皮書計劃)重點,美國軍方發佈藍皮書計劃結果。不應該是收集和分析有關報告,而是用於消除公眾對UFO的疑慮,對公眾育。

【破解世界之謎】 “飛碟”事件追蹤(2)

但是美國軍方並不覺得有對公眾育的必要。他們決定低調處理此事,對藍皮書計劃不再重視,原有的10名工作人員被削減為3名,只包括1名軍官、1名士兵和1名秘書負責接收、處理全國各地有關UFO的報告。入六十年代,隨着美國航天技術突飛梦谨,宇航員多次飛上太空,阿波羅登月計劃也在大張旗鼓地行,美國公眾對太空的興趣益濃厚,許多人認為有必要認真對待UFO是外星人飛行器這種假設。而美國空軍對此的漠視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1966年3月,在密歇州發生了所謂“沼澤氣事件”,有100多人,包括一些警察,報告在大學城安阿伯(AnnArbor)附近的一個沼澤地的上空看到了UFO,這一現象持續了3月20和21兩個晚上。特別是在3月21晚上,希爾斯戴爾(Hillsdale)學院的87名女學生都報告通過她們宿舍的窗,看到了在沼澤地的上空有一個閃亮的留剃持續飛行了大約4個小時。目擊者中還包括學院院。這一消息成了全國新聞。藍皮書計劃的一名科學顧問據密歇大學科學家的意見,將這個現象解釋為沼澤氣自燃所引起的。這個解釋讓許多密歇人覺得受了侮。一名來自密歇州的國會議員乘機要國會對UFO行全面的調查。4月5,眾議院軍事務委員會對UFO舉行了聽證會,召集空軍部、藍皮書計劃的主任以及藍皮書計劃的科學顧問作證。空軍部作證説,自從1947年以來,空軍聘請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和顧問,對10147起UFO報告做了調查,其中9501起被確認為人類飛行器和天文、氣象等自然現象,剩下的646起,由於提供的信息不足,無法做出充分的判斷。他的結論是:“在過去的18年對UFO的調查,還未發現對我們國家安全有任何威脅,沒有證據表明不明物代表着現有科學知識所無法理解的新事物或原理,也沒有發現地外航行器的證據。”

空軍部的作證據的是那一年的2月份,美國空軍的一個委員會對藍皮書計劃所做的審查結果。這次審查確信絕大部分UFO都有理的解釋,少部分因為證據不足無法解釋的,也不會對國家安全有威脅。但是這個審查是從軍事角度行的,並不排除對某些UFO現象做更仔的研究,可能有科學價值。因此,該委員會建議從大學聘請一批自然科學家和心理醫生選擇某些UFO報告做更仔的調查。在國會聽證會不久,美國空軍宣佈他們將資助某個大學獨立地研究UFO現象,看是否能發現其中有任何科學價值,能增加新的科學知識。美國空軍保證研究人員可以完全自由地使用藍皮書計劃的資料和提供幫助。但是美國的名牌大學,包括哈佛大學、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都拒絕接受這個研究項目。這一年的10月,科羅拉多大學宣佈接受這個項目,主持人為物理學家德華·堪頓(EdwardU.Condon)。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堪頓。1969年,科羅拉多大學出版了《不明飛行物的科學研究的最報告》,一般稱為“堪頓報告”。

堪頓報告由36名多個領域的專家參與寫作,達1465頁,從視覺生理學、光學、天文學、氣象學、心理學、工程學等角度對UFO目擊描述、照片和雷達記錄做了充分的分析,並實地調查、採訪目擊者。例如,從視覺生理的角度,它指出,人的視覺並非總是可靠的,在特定的情況下很容易不知不覺地產生錯覺,最常見的問題是對物的距離和大小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近處的小物可能被當成遠處的大物。另一類視覺問題是眼睛對光線的適應,例如,如果人們在黑暗中盯着明亮的光源看,在光源熄滅,由於視網未能及時適應光線化,觀察者還會繼續看到光源的餘像,雖然較不明亮和模糊,但會持續一段時間再逐漸消失。在觀察者移眼睛時,餘像也會跟着移,這時觀察者就會誤以為有一個物方以極的速度移。餘像的問題無疑導致有些人誤以為見到了UFO。自是視覺的另一個問題。如果人們盯着一個沒有參照物的明亮光源,例如雲彩有時候看上去很像飛碟。一顆孤獨的明星,它即使是靜止的,也會讓人覺得是在移。這也導致了某些UFO報告。照片雖然不會產生類似的錯覺,卻有別的問題:容易偽造,以及因光學和機械因素產生的假像。雷達記錄也不像一般人設想的那麼可靠,因為氣候因素和機械設備失靈也會產生假記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在講述自己的經歷時,為了引聽者的興趣,容易無意之中加以誇大,敍述的次數越多,越不可靠;在一羣人同時目擊一個現象之,在議論時會互相影響,不知不覺地修正自己原有的看法,最會形成一種共識,也就是説,即使是誠實的人,甚至是一羣誠實的人的一致描述,也不一定可靠。總之,堪頓報告的研究結果,和主流科學界的看法是一致的,除了造的報這張照片曾被當做UFO的最重要的證據之一,其實它是成的:上部的光線來自左方,而下部的光線來自右方。告之外,在有充足的信息時,UFO都有理的自然解釋,屬於天文現象(大行星、流星、彗星等)、氣象現象(碟狀的雲彩、狀閃電、雲層折產生的光學假像等)、人類飛行器(氣象氣、飛機、人造衞星等)和其他自然現象(羣、燈光等)。堪頓報告的結論是:

【破解世界之謎】 “飛碟”事件追蹤(3)

“對我們所獲得的資料行仔考慮之,我們的結論是,對UFO做更廣泛的一步研究,很可能不會足科學會因此獲得步的期望。

“有人爭辯説,UFO研究對科學缺乏貢獻,是由於對這個課題很少做科學的努。我們不同意這個看法。我們到對這個課題很少做科學研究的原因,是由於那些最為相關的科學家,包括天文學家、氣象物理學家、化學家和心理學家,已經有充分的機會探討這個事物,並分別決定UFO現象不會是一個探索重大科學發現的有成果的領域。”

(3 / 12)
破解世界之謎

破解世界之謎

作者:方舟子 類型:奇幻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